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至少攻克10项关键技术-凯发k8国际唯一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至少攻克10项关键技术


upload time:

2018-01-12

12月24日,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大会在合肥召开,此举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未来3年,实验室将主要攻克至少10项关键技术,包括突破大气氧化性超高灵敏现场监测,大气超细颗粒物理化特性在线监测,灰霾关键气态前体物高灵敏监测,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大气探测,机载、星载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监测等方面,并形成至少6套大气环境监测成套设备。 据悉,该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环科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大气所、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和无锡中科光电等20家在国内相关技术领域最具实力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 根据建设规划,实验室从应用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着手,将围绕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和环保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以提高国产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装备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地基、车载(船载)、机载和星载等多平台大气环境监测装备研发,突破大气细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监测的核心技术,形成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和工程化产业化开发能力;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成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工程化示范基地;成为国际一流的环境监测设备高技术成果辐射基地、大气环境监测高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 另据《江淮晨报》报道,该实验室将将在合肥建设大气环境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在启动大会上,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刘文清透露。“实验室将针对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仪器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围绕大气环境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污染源实时快速在线监测的迫切需求,建设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应用研究平台。” 研发的监测技术,将支撑开展环境空气和污染源细颗粒物监测,气态污染物监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监测,重金属监测,车载、机载、星载遥测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 未来三年实验室将攻克至少10项关键技术 “建设该实验室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对环境污染源的预警预报提出的设备方面的需求,以解决监测设备和技术稳定性可靠性问题。”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说,实验室将通过构建“天、空、地”立体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评估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未来3年,实验室将主要攻克至少10项关键技术,包括突破大气氧化性超高灵敏现场监测,大气超细颗粒物理化特性在线监测,灰霾关键气态前体物高灵敏监测,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大气探测,机载、星载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监测等方面,并形成至少6套大气环境监测成套设备。 事实上,合肥的科学家一直在攻克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此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就着手大气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的产业化,如监测大气氧化性的自由机。 “自主研发的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一直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演变、传输全方位立体监测,为揭示区域霾污染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并多次服务于我国重大国际活动环境监测与评估保障的需求。”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5月,合肥研发的一款激光雷达就在北京记录下了沙尘暴输送的全过程。” “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将进一步把技术推向市场。”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卓越创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贺泓说。 筹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记者还了解到,下一步还将筹备成立“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环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以带动促进科学院的成果转化与全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与公司均落户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 建设启动大会上,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署共建“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表示,实验室的建设将为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和设备,以此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研制水平,形成国际一流的环境监测设备高技术成果辐射基地,促进和带动我国环境监测仪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大气网

        12月24日,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大会在合肥召开,此举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未来3年,实验室将主要攻克至少10项关键技术,包括突破大气氧化性超高灵敏现场监测,大气超细颗粒物理化特性在线监测,灰霾关键气态前体物高灵敏监测,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大气探测,机载、星载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监测等方面,并形成至少6套大气环境监测成套设备。
        据悉,该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环科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大气所、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和无锡中科光电等20家在国内相关技术领域最具实力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
根据建设规划,实验室从应用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着手,将围绕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和环保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以提高国产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装备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地基、车载(船载)、机载和星载等多平台大气环境监测装备研发,突破大气细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监测的核心技术,形成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和工程化产业化开发能力;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成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工程化示范基地;成为国际一流的环境监测设备高技术成果辐射基地、大气环境监测高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
        另据《江淮晨报》报道,该实验室将将在合肥建设大气环境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在启动大会上,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刘文清透露。“实验室将针对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仪器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围绕大气环境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污染源实时快速在线监测的迫切需求,建设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应用研究平台。”
       研发的监测技术,将支撑开展环境空气和污染源细颗粒物监测,气态污染物监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监测,重金属监测,车载、机载、星载遥测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
       未来三年实验室将攻克至少10项关键技术
       “建设该实验室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对环境污染源的预警预报提出的设备方面的需求,以解决监测设备和技术稳定性可靠性问题。”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说,实验室将通过构建“天、空、地”立体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评估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未来3年,实验室将主要攻克至少10项关键技术,包括突破大气氧化性超高灵敏现场监测,大气超细颗粒物理化特性在线监测,灰霾关键气态前体物高灵敏监测,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大气探测,机载、星载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监测等方面,并形成至少6套大气环境监测成套设备。
        事实上,合肥的科学家一直在攻克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此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就着手大气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的产业化,如监测大气氧化性的自由机。
       “自主研发的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一直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演变、传输全方位立体监测,为揭示区域霾污染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并多次服务于我国重大国际活动环境监测与评估保障的需求。”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5月,合肥研发的一款激光雷达就在北京记录下了沙尘暴输送的全过程。”
       “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将进一步把技术推向市场。”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卓越创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贺泓说。
 筹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记者还了解到,下一步还将筹备成立“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环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以带动促进科学院的成果转化与全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与公司均落户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
        建设启动大会上,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署共建“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表示,实验室的建设将为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和设备,以此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研制水平,形成国际一流的环境监测设备高技术成果辐射基地,促进和带动我国环境监测仪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大气网

网站地图